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地铁已成为众多武汉市民出行的首选。然而,“最后一公里”接驳过程中的非机动车停放问题也逐渐凸显——早晚高峰期间大量非机动车无序停放,不仅影响市容环境,更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为系统化解这一难题,由武汉市东西湖区城管局牵头、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服务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服投集团”)旗下公共设施运营公司负责实施的武汉市东西湖区地铁站非机动车停车位扩容优化提升工程正式启动。

精心调研 周密规划

清晨七点半,东西湖区地铁二雅路站出口处,骑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市民陆续抵达。大家熟练地将车辆停入新划设的非机动车停车区,随即快步走向地铁站厅。

“以前这里停车比较乱,现在有了专门区域,还有指示牌引导,确实方便多了。”正在停车的市民李先生说道。

二雅路站非机动车停车环境的提升,得益于多个部门前期的精心调研与周密规划。

二雅路第二站c出口旁的电动车停车位

服投集团公共设施运营管理公司副经理韩一新介绍:“我们提前对各个站点的人流量进行了测算。地铁二雅路站是吴家山片区客流较大的地铁站,我们也希望借此为后续站点积累经验。”

项目团队多次赴站点周边实地调研,详细统计早晚高峰非机动车停放量及现有车位缺口。针对发现的“停车空间不足、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项目建设方服投集团联合地铁集团、城管局、园林局、街道等单位反复推敲、优化方案,精细规划站外每一处停车空间。

韩一新特别提到,在设计过程中,团队不仅利用站外近100米的空地划出近500个停车位,还注意到高架桥洞下一处公交站旁有大片空地因20公分的高坎导致电动车无法驶入。通过改造为缓坡并重新规划,该区域新增了约50个车位。

除最大化利用空间外,建设方在细节处理上也格外用心。新车位采用绿色沥青铺设,防滑性能好、异味低、耐磨损,兼顾环保与安全;入口处设置了醒目标识,地面施划白色标线与导向箭头,引导市民快速有序停车。韩一新表示:“我们充分考虑了市民的实际使用需求,包括如何引导规范停车、如何避免雨天积水等问题。”

全线升级 一站一策

作为非机动车停车位优化改造的首个示范站点,地铁二雅路站整洁有序的停车环境赢得了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

“很多居民都主动向我们询问,自家附近的地铁站是否也能进行这样的改造。市民的期待,正是我们不断推进这项工程的动力。”韩一新表示。目前,金银湖公园站、马池路站、额头湾站、五环大道站等多个站点的改造工程也已全面启动,正在有序推进中。

为方便电动车进出而特意修建的斜坡通道

“‘一站一策’是本次工程推进的核心策略。”韩一新进一步阐释,“不同站点周边环境存在显著差异,有的临近商圈,有的背靠社区,还有些与绿化带相邻,必须因地制宜、量身定制改造方案。”

为此,东西湖区城管局牵头组织区交通局、区交通大队、区园林局、相关街道、服投集团及武汉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专项工作组,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机制,协同破解工程中出现的各类跨部门难题。

实施过程中,工作组坚持现场办公,有效解决了市政井盖迁移、沿线商户协调、绿化带微调等多项现实问题。同时,为最大限度降低对市民出行的影响,所有施工流程均经过精细编排,主动避开早晚高峰时段作业,确保工程推进与公众通行两不误。

服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市民‘急难愁盼’处发力,才能真正让民生工程暖到民心。”韩一新表示,此次新建工程计划覆盖全区23个地铁站出入口,全部完工后预计可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5000个以上,充分满足未来3年市民停车增长需求。此外,针对已投用车位的长效管理,区城管局将联合街道与运营公司建立日常管护机制,定期检查设施状态、维护停车秩序,确保每一个车位都能持续、安全、便捷地服务市民。(通讯员向江月、刘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