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郊野湖泽,到集聚40余家总部企业的千亿元经济圈;从单一生产布局,到“生态、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的宜居新城,武汉市金银湖街道的蝶变,本质是一场以优质营商环境为“土壤”的生态培育。这里既有政务服务“跑断腿”的诚意,也有政策纾困“点对点”的精准,更有民生服务“暖到心”的温度,一系列扎实且温暖的举措,奏响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和谐乐章。
主动服务上一线,政企同心破难题
营商环境的优劣,最先体现在服务的“距离”上。金银湖街道干部每月往企业筹备组跑、为项目成立专班全程帮办,用“贴身服务”打破了政企间的“玻璃门”。
江苏智荟港科技产业集团高管的一次“暗访”,最终被“近机场、优生态、全配套”的区位优势打动,背后是当地把企业需求当“自家事”的提前布局。
这种“把企业当合伙人”的思维,核心是“主动向前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服务送上门。这种理念转变,本质是从“管理者思维”向“店小二思维”的深度重构。
过去,部分地区的政务服务常陷入“重流程合规、轻实际解决”的被动模式,至于企业后续是否还有隐忧、需求是否真正落地,往往缺乏跟进。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这样的转变既消除了政企间的信息差,更让企业感受到“与地方发展同频”的归属感,是构筑互信共赢的信任根基。
精准施策解急忧,纾困增效赋动能
好的营商环境,不是“大水漫灌”的普惠政策,而是“雪中送炭”的精准帮扶。
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曾因拆迁选址屡屡碰壁,年产值仅2000万元却长期亏损,是武汉市东西湖区政府看中其技术前景,用专班帮办、两个月开工的“加速度”,让企业从“生死线”跃升至科创板上市。
这种“不看当下税收、只看未来潜力”的眼光,正是政策供给的核心价值——瞄准企业最紧迫的痛点,用“精准滴灌”替代“粗放输血”。
精准服务,其精神内核是对官僚主义的摒弃、对“一刀切”的否定,更是对“实事求是”原则的坚守。精准服务聚焦企业“最急、最盼、最忧”的具体问题,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体现的不仅是政策的灵活性,更是务实的态度,让政策红利真正流向最需要、最有潜力的地方。
温情服务润民生,融合共生绘新景
金银湖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营商环境是滋养企业发展的沃土,也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基石。
金银湖的魅力,不仅在于总部经济的“硬实力”,还在于“出门见景、择湖而居”的“软实力”——42公里环湖绿道串联起23万人的日常生活,企业高管与普通居民共享生态红利,这正是“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生动写照。从金银湖的实践来看,好的营商环境不是孤立的“政策礼包”,而是一个涵盖政务服务、产业支持、民生保障的“生态圈”。
当营商环境的“土壤”足够肥沃,“源头活水”的滋养足够精准,才能有效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步步成为武汉最具吸引力的总部经济高地和生活宜居地,奏响和谐之音,共绘多元共生、生态共荣的“产城融合”幸福画卷。(来源:武汉临空港服投集团 通讯员刘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