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黄石市阳新县第三中学(以下简称“阳新三中”)举行的黄石市成长课堂优秀研究案例展示与交流活动上,该校老师李莉以经典文言文《诫子书》为载体,呈现了一堂生动鲜活的“成长课堂”示范公开课,完美诠释“学生主体、素养导向”的核心内涵。

课堂设计紧扣“预学—共学—延学”闭环:课前,引导学生提前扫清知识障碍;课中,以“解读家书、感悟家风”为主线,让学生在思辨中领会修身治学的道理;课后,延伸“传承家风”实践任务,鼓励学生收集自家家训故事、阅读《朱子家训》等经典,实现“知识学习—文化认同—实践传承”的进阶。

图片3.png

成长课堂优秀案例展示课

像这样用教研思维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案例,每天都在阳新三中的校园里上演。老师们上课不再是简单的“按部就班”,而是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一次次的集体备课和教学讨论中,让思想碰撞、升华,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教研成果也不再是“存起来”,而是“用起来”,让教研的效果能实实在在地在课堂里看见。

10月14日,阳新三中召开秋季教学教研工作会议,该校党总支书记肖龙飞、校长余小芳等相关负责人、教科室成员、教务室成员、各年级主任、学科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齐聚一堂,共同谋划教学改革新篇章。会议围绕“精准施策促质量,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题,开启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探索。

阳新三中认识到,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重形式轻实效”,集体备课“重分工轻协同”,听评课“重表扬轻诊断”,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绊脚石”。

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校各教研组开始通过“教师问卷+学生访谈+课堂观察”三重渠道收集真实问题。语文组发现“学生作文没素材”,数学组遇到“应用题理解难”,英语组困惑“早读效率低”。基于这些真实问题,教研活动开始了针对性改进。

数学教研组长孔海霞带领团队深化“3060课改模式”,让课堂成为思维生长的沃土。针对中考改革,数学组还建立了“三维研判”机制,实施分层备考策略,使教研活动更加精准对接教学实际。

图片4.png

同科目教师和学校相关负责人随堂听课已成常态

教学管理上,阳新三中从传统的“辛苦型”向“智慧型”升级。该校教务主任黄丹表示,教学常规是质量根基,要建立“检查—反馈—整改—复查”的闭环机制,在备课深度、课堂活力、作业精准、辅导实效上严格把关,同时,通过数字化反馈机制收集学生建议、强化年级负责制,推动教学管理的创新。

教科主任黄什秀介绍,该校延长了集体备课时间,并明确语数外学科每月开展全校大集备、其他学科每学期至少一次大集备的要求,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引用AI赋能,探索轻负高质的学习路径。

如今,走进阳新三中的课堂,会看到数学课上,老师正引导学生“圈画应用题关键词”;早读课上,英语老师用“任务单”引导学生朗读。

阳新三中的教育科研之路,正印证了肖龙飞的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柯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