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河南济源著名“王屋山诗人”刘栋军应邀做客北大纵横《作者面对面》(第921期),通过节目致敬愚公移山伟大精神和父老乡亲们。

此次活动由《作者面对面》平台和中国萧军研究会诗歌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

刘栋军在活动中分享他创作出版的诗集《王屋山的歌吟》《盛世歌》《济源交响曲》、散文集《情寄王屋山》、长篇小说《蜕皮》等,传达愚公移山的伟大精神,并致敬不断奋斗的父老乡亲们。

图片1png.png

《作者面对面》是由北大纵横创始人、纵横读书会会长王璞和纵横读书会秘书长陈保辰两位联合多家读书会、社会各界贤达共同推动的公益事业。通过邀请作者分享创作故事、作品解读及思想交流等方式,推动跨界文化融合与知识传播

著名管理专家、《作者面对面》总策划、全国劳动模范、北大纵横董事长王璞出席直播现场并致辞。王璞对刘栋军及其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并对愚公移山精神表示崇高敬意。他建议在毛泽东《愚公移山》一文发表80周年之际,由刘栋军牵头成立王屋山文化发展促进平台,弘扬愚公移山精神。

图片2.png

王璞致辞

著名书画家、中国萧军研究会会长兼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福全书面致辞表示,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闭幕词《愚公移山》以寓言诗意地阐释中国革命道路,无不强调通过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实现革命目标。80年来愚公移山的精神指引济源父老乡亲移山改命、奋斗致富。他称赞刘栋军诗集《王屋山的歌吟》《盛世歌》等作品,并对其深情书写历史表示赞赏。

著名书法家、中国萧军研究会党支部书记梁海春赠送书法墨宝并热烈祝贺刘栋军做客《作者面对面》,祝分享会圆满成功。

图片3.png

蔡诗华(左)向刘栋军(右)转赠梁海春书法墨宝

著名导演、摄影师柴金龙,杰出诗人、作家张九龄、刘金义,热心读者田也夫(田勇军)、卫兰香、刘一琳、刘芯瑗、孔令兵等在现场参与了互动。张九龄现场即兴创作并朗诵了新古风诗《赠诗人刘栋军》。

图片4.png

张九龄(左)刘栋军(右)

“战士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萧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兼诗歌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蔡诗华表示,他与刘栋军相识38年。1987年,蔡诗华作为原济南军区第54集团军驻河南沁阳工兵团报道组的笔者,到沁阳师范参加军民共建活动,此时刘栋军任沁阳师范“雏鹰”文学社首任社长,两人相识后结为知己。1989年,蔡诗华在沁阳申请创办“雪梅文学研究会”时,刘栋军是创会人之一。刘栋军诗集《王屋山的歌吟》由蔡诗华作序、王怀让题名,后得诗坛泰斗贺敬之题名。蔡诗华代表北大纵横《作者面对面》平台及中国萧军研究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向愚公移山精神致敬。

著名评论家、《求是》杂志原副总编刘润为评价道,刘栋军不是浮躁的“新新人类”,而是以勤勤恳恳教书、认认真真写作、老老实实做人的直道立身的那一类,这一类无疑是70年代的大多数,也是中国的希望所在,只要诗人能够一如既往地在五光十色中守住这份淳朴,在工巧之中守住这份真诚,在幽路险隘中守住这份信念,那么不管取得的成绩大小,都可以无愧地说:“我同样担负了自古以来诗人的使命:保卫人民”(聂鲁达《我反对高谈阔论》)。

著名编辑家、诗人、《新国风》诗刊创刊人丁慨然评价,他认识的刘栋军,是一位朴实而内秀的青年,说他朴实,是他像一位憨厚的农民,虽然他是一位河南济源市中学的教师。说他内秀是他朴实的外貌,却内蕴着火一样的热情和对诗歌艺术夸父逐日般的探求精神。他生在王屋山乡和平村,这里的山水造就了他的内秀——诗的灵气,也造就了他诗的品质——愚公移山的精神。

河南沁阳诗人张东旭表示,刘栋军是河南济源王屋山的著名诗人、代言人。有着天下第一洞天之称的王屋山钟灵毓秀,这山水又滋养了灵气十足的诗人。王屋山的美,美在厚重、美在灵秀,美得就如一道篱笆墙,看着透明,那支撑着篱笆的桩,那一道道横横竖竖的格栅,那沿着篱笆攀援的藤,似乎都在讲述着古老而又新鲜的故事。

图片5.png

活动现场

最后,刘栋军在现场表示,感谢《作者面对面》平台、现场嘉宾及亲友的支持。同时,他作诗一首传达愚公移山精神,并祝愿所有热爱文学、坚守梦想的人能够在人生的旷野里勇敢前行。(通讯员李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