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武汉市“AI赋能,美育浸润”美术新课改AIGC美术作品展总结评析暨颁奖会在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聚焦人工智能(AI)技术与美术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集中展示优秀AIGC美术作品、开展专业评析与颁奖仪式,全面呈现了武汉市在“AI+美育”领域的新探索与实践成果,为新时代美育改革提供了创新范式与发展路径。
活动现场
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湖北省美育研究会秘书长、教授王培喜,武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教育学会美术教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武汉育才美术高级中学校长黄为,湖北省美术院一级美术师、湖北省美育研究会基础教育委员会主任、教授欧阳志,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蔡颖莹,湖北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水彩画系系主任张昊、水彩教研室主任蔡卜居,湖北省美育研究会副秘书长虞斌等多位教育界与艺术界专家学者出席,共同见证这一融合科技与艺术的教育盛事。
会上,各专家结合活动意义与行业发展,发表了针对性见解。王培喜指出,本次展览共评选出19项一等奖,充分展现了武汉一线美术教师在人工智能赋能美育领域的探索热情与创新实力。他表示,湖北省美育研究会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总结经验,推动“AI+美育”从理念走向课堂,迈向更务实、更深入的发展阶段。
蔡颖莹向所有获奖教师表示热烈祝贺。她表示,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成果展示,还为武汉市美术教育教学提供了鲜活的“AI+美育”实践案例。她呼吁更多教师积极参与技术融合教学的探索,将AIGC创作经验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真正实现科技与艺术的双向赋能,助力学生打开“科技+艺术”的创意之门。
黄为认为老师们的创作展现了“AI+美术教育”的无限可能,希望武汉艺术界与教育界能以此为纽带,加强联动、深化合作,共同探索“AI+美育”发展新路径。
活动现场
欧阳志对本次AIGC美术作品展的征集与评选工作作总结报告,详细回顾了从发动征集到作品遴选的全过程。他介绍,此次活动共收到投稿作品400余件,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9件、二等奖29件、三等奖59件,并对参赛教师在AI美术创作中的积极尝试与艺术探索给予充分肯定。
活动现场
在专业评析环节,湖北美术学院蔡卜居老师对一等奖作品进行了深入解读。他从创作思路、技术应用与美育价值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在创作层面,多位教师巧妙融合中国传统美学意境与AI生成逻辑,实现古典意蕴与现代算法的有机对话;在技术层面,作品展现出对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模型选择、风格迁移及多模型融合等技术的娴熟掌握,并辅以精细的后期处理,体现出创作者对AI工具的深度理解与创造性运用;在教育价值上,这些作品拓展了教师的艺术表达边界,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激发想象力、促进跨学科思维的新动能。
颁奖仪式将活动推向高潮。获奖教师依次登台,接受荣誉证书并与嘉宾合影留念。一张张充满未来感与艺术张力的作品,生动诠释了科技赋能下美育教学的无限可能。
颁奖现场
本次活动由湖北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湖北省美育研究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武汉市教育学会美术教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为武汉市“AI+美育”实践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和方向指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AI+美育”不仅是技术赋能的教育升级,还是艺术教育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呼吁各方共同携手,持续推动AIGC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探索,让科技更好地服务美育,赋能每个孩子的艺术成长。(盛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