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有脉络、水有源流、艺术有流派,流派来源于时代精神与师承关系,是艺术发展中的客观规律。流派不是自封的,是自然形成的,是一个艺术家群体的艺术理想楔合的自然结果。”这是1987年,李可染先生在日本举办画展时,曾亲拟前言。刘群龙先生山水画师承“李可染学派”的诸多时贤,在他的众多丹青作品中,继承了李可染用墨、厚、浓、重的基本风貌,有着一种能令人心神沉浸的审美品质。

20世纪80年代,李可染先生强调师学“求脱”的问题。李先生在绘画中更强调时间、季节、地域、空间等元素在画面中的体现,强调作品的写实性与诗意性,使至学古而不泥古。作为李家山水的传代艺术家刘群龙先生,他在山水画艺术探索中,获得了另外一种宏阔现代深邃的意蕴。他采用现代图式化与构成化的表现手法,在视觉和精神上获得了双重的享受,也恰恰正是目前当下画坛内最为缺少的创作境界!在时代大环境的影响下,能沉下心来的潜心创作画家早已是不为多见,刘群龙先生继续秉持于纯朴初心,构成与传统的结缘,造意与自然的更迭,至其所绘之山水画,参造化之至,既赋诗意于盎然。更见寄情于法脉,方得笔墨可展、形意可塑、浑莽浑然,气象万千之境。

刘群龙先生在创作中注重深入自然,实地写生,对景创作。其画作充满了大自然的物象元素,继承了可染先生的‘苦学派’绘画精神;在艺术上不走捷径,勤奋、肯钻,不耍小聪明,诚恳作画。但而他的作品确并没有受制于师承图式的既定模式,思其心而未师其迹。反而能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去理解山水画,与时俱进。所以刘群龙先生的山水画能用现代的时空观去俯瞰自然,并将山川纳入自己的特定心境之中,更自由、更宽松地表现自己对艺术的感受。再加上性情式的笔墨语境,可以说是刘群龙先生构建山水大境的一个重要基础,并且也正是得益于这种因气布势的创作语境,刘群龙先生的众幅山水丹青才会有一股深切的人文感受和自然脉象!如此可致以耀动之变化,也可畅以古拙之朴茂,而此与墨法中的虚实变化相得益彰。终得写意尽成、雅俗共赏之趣!


刘群龙先生的众幅山水丹青之所以能有成于妙境,取决于他对笔墨技法在实际运用中的高度掌控,深厚的内在表现与取法设色,是构成其山水妙境的重要基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理论家谢赫,编著了《画品》。这是一部中国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的绘画品评论著,其中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六法”的提出。“六法”是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刘群龙先生其山水所呈现出的无论是景致节奏的气韵生动,还是骨法用笔的造型和随类赋彩的呈现,既具自然特性,也得时代风貌,是谓取清逸而远繁乱,纳味象而避纷争!他显然是融合多方面的审美取势,一幅画作中时取北派山水之奇峻,雄壮崭绝,苍劲浑然,时而又取南派山水之秀润,逶迤绵延,雅韵自然,使二者之间自然融汇,自由转换且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刘群龙先生是在用以不同的审美语境来升华作品的全貌风格,尤其是在细节的处理上,我们更是能十分清楚地看到他那丰富的个性体现,所画山水不尚求于大众式的宏观,而是截取甚至放大某段山水的位置,以此来为画面提供醒目点和侧重点,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由此所构绘出山水画的画面恰如音律一般,跌宕起伏,舒缓有序,全然是一种文人心绪的韵律契合。

师心源而忘我 以自然而取象。从艺术的角度上来看,纵观中国山水画史,从盛唐“诗画一境”到北宋李成等大家横空出世,从南宋“残山剩水”、“诗情画意”到元代“形在神下”,从清代“四王”归宗到黄宾虹、李可染,成就了一座又一座高峰。李可染以“为祖国山河立传”的雄心,创就一代新风。刘群龙先生是继“李可染学派”李宝林、李庚、郑炜等第一代传承人合力亲授的后起之秀,画体不一,但画格同宗。一山一水,一景一色间,包容万象。已然是脱离了对自然物象单纯的线性笔墨和团块性笔墨结构的复刻,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内在丰富构成图式,是一种意象心源的性情再现!为“李可染学派”在新的时代进程中再度呈现了一种新的格局和气象。

艺术的道路是艰难的,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需要魄力和勇气,在此寄情刘群龙先生在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中,作为李可染先生的再传弟子,应继续发扬李可染先生“苦学派”的精神。让山水画创作更加深入生活,在新时代山水画创作和图式转换的过程中,为中国绘画事业的传承和变格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期待刘群龙先生创作出更多、更好、更具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臻品之作!「中央电视台著名艺术评论家 : 史峰」
刘群龙, 1976年生于湖南,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导师工作室助教、中国传媒大学文学艺术院高级研修班助教、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山水班助教。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工笔画学会会员、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会员、北京水墨湖湘画院执行院长,首都博物馆画院专职画家。 ■ 先后师承著名画家孙其峰、钟志宏、李宝林、李庚、郑炜、王海昆、黄格胜、陈芳桂、姜宝林、彭锋、李松等老师。 ■ 其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禹舜美术馆、陕西省美术馆、遵义市美术馆、北京民族文化宫、内蒙古乌兰牧骑宫、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甘肃金城画院、李可染画院、神木大剧院、神龙大剧院、湖南省展览馆等馆院展出。 |



■ 《湘中古韵》入选由中共娄底市委宣传部、娄底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礼赞新中国 讴歌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娄底美术精品邀请展。(2019)
■ 《江海门户遍天下》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江海门户通天下”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9)
■ 《长亭叠翠夕阳中》 入选由北京李可染画院(国务院直批的国家级画院)主办的:李可染画院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展。(2019)
■ 《月色清幽》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时代丹青·全国第三届现代工笔画作品展,作品被收藏。(2019)
■ 《晨曦》入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白山黑水·美丽四平”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20)
■ 《金色满坡》入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湖南中国画双年展。(2020)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入展娄底市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丹青共绘娄底”主题美术作品展,作品荣获二等奖。(2020)
■ 《盛世华章》入展由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南省大型美术作品展。(2021)



| 《千山秋韵》
材质:纸本
138x69cm

| 《云过家山便是客》
材质:纸本
138x69cm

| 《楚山墨韵》
材质:纸本
138x69cm

| 《楚水流香》
材质:纸本
138x69cm

材质:纸本
138x69cm

材质:纸本
138x69cm

材质:纸本
138x69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