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院区,秩序井然的门诊,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默默诉说着医患之间的深厚情谊。

阳新县第二人民医院(龙港镇中心卫生院)正以一系列创新举措,书写着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动人故事。从优化服务流程到延伸服务半径,从提升医疗技术到改善就医体验,这家拥有600张床位、服务20余万人口的医院,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群众感受到了医疗服务的温度。

图片1(1).png

一座现代化的医院在红色老区成型

党建领航,塑造医德医风新风貌

走进阳新县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厚德仁医,服务群众”的标语格外醒目。该院始终将党的建设作为统领全局的核心引擎,坚持以“红色动能”激活医疗服务的“神经末梢”,通过“三聚焦三提升”工作法,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阳新县第二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刘会强表示,党的领导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

据了解,该院党总支委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建立“班子领学、支部跟学、党员践学”三级学习机制。在党员活动室,浓浓的党建氛围成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无形动力。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该院开展中心组学习18次、主题党日42场,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覆盖全院党员,并通过打造文化长廊、设立党员先锋岗,将党性教育融入日常诊疗,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为该院职工的思想坐标,该院73名党员践行医者初心,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筑牢“清廉医院”防火墙是医院党建的重中之重。阳新县第二人民医院通过制定《医务人员廉洁行医十严禁》,开展医药购销领域专项整治等举措,夯实发展根基,推动建立医德医风建设长效机制,筑牢清廉行医防线。

图片2(1).png

为患者提供贴心的服务

服务优化,构建就诊体验新流程

龙港镇是一个人口大镇,光是辖区常住人口,就有十多万,再加上周边乡镇前来就医的患者,阳新县第二人民医院实际担负着20余万人的健康重任。

如何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就诊体验,一直是阳新县第二人民医院领导班子日常讨论的重点,也是该院全体职工不懈努力的方向。

近两年来,该院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出了门诊导诊、“一站式”无缝对接服务,设立无假日门诊,落实门诊弹性值班制,增设错时门诊、夜间急诊。

同时,在接待患者时,该院制定了“七步工作法”,从热情接待到制定初步治疗方案,力求让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能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温暖。

此外,阳新县第二人民医院还提前排定每月的院负责人值班表,每日由一名院负责人轮流在一线带队值班,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监督服务流程,让患者就诊过程更加便捷顺畅。

一位患者家属感慨道:“医护人员对待我们像家人一样,不管是‘老病友’还是‘新病号’,他们不仅能一口叫出名字,还能对家庭情况如数家珍。”

图片3(1).png

黄石市中心医院专家团队来院开展合作

医疗提质,打造区域医疗新高度

今年4月,黄石市中心医院的专家团队来到阳新县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医联体巡回医疗帮扶活动。

肾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脊柱外科、妇科、儿科、眼科等临床专家走进各临床科室,通过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科内教学授课等形式,与基层医务人员分享先进的诊疗经验。药学部、信息部专家还对相关科室进行质控查房和信息化建设指导,助力规范医疗流程,提升管理水平。

10月16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教授李小民受邀来到阳新县第二人民医院。李小民详细了解了该院脑卒中患者救治流程和学科建设面临的现实困难后,围绕“基层脑卒中患者救治的紧迫性与提升路径”提出针对性建议,并带队开展业务查房。

针对基层医护反映的“急性脑卒中急救流程不熟练”“复杂病例判断难”等痛点,李小民现场讲解实操,确保技术指导“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这些,都是阳新县第二人民医院奋力提升医疗质量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该院采用“送出去请进来”和“名带新”“师带徒”对口帮扶等模式,引进人才,培养重点专科医生。还与黄石市中心医院等上级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通过专家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临床思维和实操能力。

在阳新县第二人民医院的墙上,挂着39面锦旗和159封感谢信,它们见证着医患之间的深情厚谊。从“医生仁心尽心尽责”的烫金大字,到“脏累何需顾,患者如亲人”的朴实话语,无一不是对该院服务质量提升的最好肯定。

刘会强表示,该院将继续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新需求”,让医院环境更美,医疗服务更优,医患关系更和谐,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柯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