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护食安,创新优监管。今年以来,武汉市江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核心议题,创新融合“风险分级管理”与“全链条追溯体系”,以精准监管和智慧赋能为抓手,既筑牢市民“舌尖上的安全防线”,又为企业减负提效,推动区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现安全与发展的双向奔赴。
监管提效,企业减负
针对传统食用农产品监管“全覆盖、无差别”导致的资源浪费与企业迎检压力,江汉区构建“三级四色”风险分级体系,让监管靶向性更强、企业负担更轻。
该区依据农业农村部高风险品种名录,结合辖区抽检数据、舆情动态及季节特征,为商户及农产品标注“红橙黄绿”风险等级,并建立动态地图实现“风险可视化”。在此基础上实施差异化监管:低风险主体检查频次适当降低,减少不必要行政干预;高风险主体则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检查频率与深度,确保隐患及时排除。
辖区抽检
数据显示,风险分级管理实施后,江汉区对高风险重点品种抽查批次同比上升7.75%,不合格率同比上升0.67%,高风险主体问题整改率达100%;低风险企业迎检时间平均减少60%。“不用频繁应对检查,每年能节省2万多人力成本,精力可全放在品质把控上。”某连锁生鲜门店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企业的真实获益。
安全可溯,信任升级
为让食用农产品安全“底数清、责任明”,江汉区全面推行“全链条追溯体系”,依托“鄂食安”智慧平台实现检测数据实时共享,打通从产地到餐桌的信息壁垒。
企业可在线上传进货凭证、检测报告、产地信息,消费者扫码就能查询产品来源;监管部门则实时调取追溯数据,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这一体系不仅保障了消费安全,还帮企业积累了信用资产。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归集追溯信息超5000条,覆盖85%以上重点经营主体。
检测现场
“全链条追溯+鄂食安”双平台的落地,既提升了监管透明度与市场信息对称性,降低了企业跨区域经营的沟通成本,又通过增强消费者信任扩大市场需求,为食用农产品企业拓展经营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
环境优化,活力迸发
在精准监管与智慧追溯的基础上,江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同步推出“靶向帮扶”“政企共治”举措,让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与市场活力提升。
江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实施“靶向指导补短板”。针对高风险主体开展专题培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上门指导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薄弱环节;对低风险且追溯完善的企业开通“信用加分通道”,连续6个月合规即可申请降低风险等级。
同时,该局创新“联动拓市增效益”。建立“政企共治”机制,引导市场主体成为监管前哨:全区农贸市场执行“先快检、后销售”机制,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推行菜单预审制度。“政府主动引导+企业精准落实”的模式,让经营主体清晰掌握合规标准,避免因不了解政策而导致的违规风险,同时通过流程前置减少后续整改成本,为企业“降本增效”注入动能。
江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风险分级指标与追溯体系功能,探索将预制菜、冷链农产品等新兴品类纳入管理范畴,进一步实现“监管更精准、追溯更便捷、企业更受益”,以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提升助推营商环境优化,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来源:江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通讯员涂晓虹 编辑杨琴)







丨中国财经新闻在线诚信合规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