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一位模特身着新中式长裙款款走来,裙身随着她的动作自然摆动,织带与刺绣在裙摆、领口等细节处精巧点缀,尽显灵动之美。

紧接着,其余11位模特依次登台,他们或穿层叠拼接半裙、配葫芦造型长款挂饰,行走间线条流畅;或着宽松阔腿裤、持简约粗布提包,尽显随性……12套服装以不同的面料处理工艺和搭配方式呈现独特气质,引得现场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非遗遇时尚”的精彩瞬间。

活动现场

谁能想到,眼前这些兼具时尚感与设计感的服饰,面料竟是曾让人联想到“土”的粗布?而让此类粗布以轻盈又极具可塑性的姿态焕新登场的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枣阳粗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单位——百布堂美好生活科技(湖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布堂”)。

演绎非遗新韵 秀出粗布魅力

“为了参加这次文博会,把枣阳粗布制作技艺完美呈现给大家,我们组建了6人的专项团队,一同打磨出了这12套特色服装和30余件配套配饰。”此次活动服装设计负责人陈红在后台分享,参展的每一件作品都经历了从纹样复原、面料试织到版型调整的精细推敲,每一个环节都由团队成员手工制作打磨,只为让传统技艺在现代舞台上绽放最真实的光彩。

在原料选择上,团队严守“天然本源”准则,采用天然彩棉与蓝靛、茜草等有机植物染料,尽可能减少化学残留,既保证了面料亲肤、安全、无刺激的穿着体验,也延续了传统粗布的自然质感。

服饰设计中更藏着团队的巧思,以“凤戏牡丹”纹样为例,设计师没有照搬传统繁复的图案,而是将凤凰灵动的姿态、舒展的翅膀提炼为简洁线条,再结合现代剪裁与版型重新解构。原本偏厚重的粗布面料,在这样的设计下变得挺括又飘逸,让非遗纹样有了符合当代审美的表达。

服饰纹样

“之前买过他们家的四件套,感觉蛮舒服的,还是第一次看到他们家的服饰,样式看起来很有新意。”前来现场观展的曾女士对百布堂此次带来的新产品十分中意,她表示想要进一步了解并购买相关产品。

坚守非遗初心 创新千年技艺

惊艳秀场的背后,是百布堂“守护民族技艺、传承文化根脉”的不变初心和对千年非遗技艺的坚守与创新。

“轧花、弹花、搓棉条、纺线……从手工纺线、植物染色到最终织造,我们所有产品都严格遵循古法,全程历经72道精细工序,其中核心环节就有17道。”“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刘大友介绍,正是这样的坚守,确保了每一件产品都承载完整的历史基因与文化记忆。

多年来,“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的传承深度践行文旅融合,让非遗技艺从“深闺”走向大众生活。在此次展会上,他们也延续了这一理念:“这次我们还带了枣阳粗布制作的功能性香包,加入了艾草等中药材,可以驱蚊杀菌;还有健康锤,上面有凤凰或者三国相关的元素,都备受好评,好看又实用。”

刘大友展示枣阳粗布制作技艺

为推动非遗更好地传承与创新,百布堂还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与湖北美术学院、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大学等开展校企合作,借助高校创意与科研力量,为产品注入新活力,同时,积极挖掘起源地襄阳的三国文化、枣阳地乡文化和航天文化,开发系列随手礼,成为“襄阳好物”的代表品牌。

展会现场

千年织造技艺焕发新生,荆楚文化之美跃然眼前。如今,百布堂的产品已涵盖床上用品、服装、民间工艺品三大类,既保留了手工织造的温度,又融入现代科技与设计美学,让传统非遗“活”起来、“潮”起来,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融入美好日常。(陈馨芸、张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