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著名军旅诗人、国家一级专业作家康桥携诗集《征途》做客《作者面对面》(第887期),致敬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此次活动由北大纵横《作者面对面》平台和中国萧军研究会诗歌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

《作者面对面》是由北大纵横创始人、纵横读书会会长王璞和纵横读书会秘书长陈保辰两位联合多家读书会、社会各界贤达共同推动的公益事业。以“书香中国,全民阅读”为宗旨,通过邀请作者分享创作故事、作品解读及思想交流等方式,推动跨界文化融合与知识传播

图片1.png


本次活动由“战士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萧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兼诗歌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蔡诗华主持。

康桥在活动中表示,艰苦卓绝而光辉伟大的长征,本身就是一部用生命和信仰书写的英雄史诗。在重走长征路的日子里,她一次次被历史的壮烈所震撼,被那些默默无名的牺牲所感动。《征途》这部作品,正是基于这样的感动,全景式再现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她希望通过诗行,让更多人听见历史的回响。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征途》所描绘的跋涉与战斗,与抗战中的艰苦卓绝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追求独立与解放的壮丽画卷。

图片2.png

康桥发言

著名管理专家、《作者面对面》总策划、全国劳动模范、北大纵横董事长王璞,将军诗人钟德浙出席直播现场并致辞。著名将军诗人、西藏军区原副政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吴传玖,著名书画家、中国萧军研究会会长、中国萧军研究会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福全,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原政委峭岩发来书面致辞。

图片3.png

王璞(左),钟德浙(右)

著名书法家、中国萧军研究会党支部书记梁海春赠送书法墨宝,热烈祝贺康桥携诗集《征途》做客《作者面对面》,致敬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分享会圆满成功。

图片4.png

蔡诗华(左一)向康桥(左三)转赠梁海春的墨迹

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原副院长李卫朗诵了康桥的诗歌佳作《父亲的白大褂》。军旅歌唱家祝学军深情演唱康桥抗战诗词,祝学军谱曲《山河的回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集作家、书法家、歌曲作者、著名记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周金城,为康桥的诗作《老兵》精心谱曲,谨此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图片5.png

李卫朗诵康桥的诗歌《父亲的白大褂》

著名导演柴金龙、人民艺术家网执行主编马金星,公益及优秀文化传播工作者郭越月,热心读者王一牛、张智敏、张文远、刘瑞春、葛舒琦、祝唯怡、蔡书坤等现场参与了互动。

图片6.png

马金星朗诵康桥的诗歌《花开无声》

吴传玖在书面致辞中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时刻,回顾长征历史更具深刻意义。长康桥的诗集《征途》既是对长征精神的礼赞,也是对抗战精神的呼应,体现了革命历史传承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深入探讨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是军旅诗人的责任与使命。

钟德浙现场表示,康桥这部诗集《征途》,不仅是一次历史足迹的深情回望,还是一曲民族精神的雄浑交响。在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今天,我们回望《征途》,更是对那段全民族共赴国难、最终赢得伟大胜利的光辉岁月的深切致敬。

图片7.png

钟德浙(左三)向康桥(左二)赠送“烽火军魂”墨迹

王福全在书面致辞中充分肯定康桥“以文学致敬历史、以诗歌传递精神”的创作实践,认为《征途》是一部融合历史与诗歌艺术的叙事史诗,展现了长征与抗战精神的内在联系。

峭岩在书面致辞中表示,《征途》是康桥重走长征路的深刻体验,是全景式创作的红军长征历程的叙事史诗。作品以铿锵诗句再现了那段艰苦卓绝而光辉伟大的岁月,谱写了中国革命从黑暗走向黎明的壮丽诗篇。

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胡松夏现场发言:我与康桥相识多年,既是战友,也是文友,我们在诗歌道路上相互鼓励,共同前行。多年过去了,我们再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无论是康桥全景式叙述长征的长诗《征途》,还是我的长诗《山河》,都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作用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同为军旅诗人,同以文学的形式铭记为民族存亡献出生命的先烈,他们的精神是民族永恒的财富。

图片8.png

胡松夏现场发言

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第五届学员魏业宏现场发言:解放军艺术学院,人才辈出。在第五届的同学中,康桥是最刻苦、最有成就的一位。她出版过多部重要作品,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包括抒情史诗《血缘之源》、以诗剧形式抒写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的壮丽史诗《生命的呼吸》,以及这一部全景式叙述长征的英雄史诗《征途》。长诗《征途》开篇,诗人以赤子之心立于红都瑞金之巅,向长眠于红土之下的英魂致意。

图片9.png

魏业宏发言

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第五届学员黄文君现场发言:读了康桥长诗《征途》,我内心充满激动与敬意。作为军艺的学子,我们不仅是艺术的传承者,还是历史的讲述人。让我们接过这份记忆,以真诚的作品、坚定的信念,把她们的故事传下去——因为记住,是最好的致敬;传承,是最深的铭记。

图片10.png

黄文君辅导女儿祝唯怡朗诵康桥《山河的回响》歌词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助理、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会长助理、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副社长、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社副社长黄向东现场表示,北大纵横《作者面对面》至今已成功举办了887期。这个数字背后,不仅是坚持,还是一种文化信念的深耕。正是这样的平台,让康桥的《征途》,如此郑重地交付到读者面前,让我们得以通过诗行,触摸历史脉搏,感知英雄气概。

图片11(1).png

黄向东发言

著名书法家吴中彦在现场发言:对我而言,康桥的诗作始终拥有直抵人心的力量。诗中那位在烽火中恪守医道的八路军军医,不仅是慈父,还是民族危难中无数仁人志士的缩影。康桥的诗,是为历史存档,为英雄立传。我能做的,是用书法的形式,让这首诗、这种精神,以另一种艺术形态得以传播和留存。这是一种无声的致敬,致敬诗中那位伟大的父亲,也致敬用文字将他永恒定格的诗人。

图片12.png

吴中彦(戴帽子者)赠送书写康桥诗歌《父亲的白大褂》七米长卷

蔡诗华现场表示,与康桥一同回顾峥嵘岁月、共话军旅情怀,深感荣幸。康桥不仅是她个人学习的榜样,还是她们的优秀代表。康桥《征途》长诗以雄浑磅礴的意象,铸就了民族精神的高度,被誉为英雄史诗的丰碑。

图片13.png

现场合影

《征途》作为一部以长征为叙事核心的现代长诗,其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宏大叙事与史诗品格的构建,意象的精心营造,抒情与叙事的有机融合,历史与当代的精神对话。它融合历史厚重感与诗歌抒情性、兼具集体记忆与个人表达。它不仅在内容上忠诚于历史,还在艺术上实现了审美突破,是中国当代军旅诗歌及红色主题创作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作品。(通讯员蔡河)